首页 | 投资 | 产业 | 创投 | 保险 | 公司 | 企业 | 商业 | 消费 | 行情 | 经营 | 商品 | 基金 |
【世界新视野】德格“麦宿手造”这样走出高原

发稿时间:2023-06-28 09:17:35 来源: 四川日报

2Lq中国藏族网通


【资料图】

根呷火热在教青少年制作土陶。洛绒尼玛 摄2Lq中国藏族网通

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群山中,深藏着一座被称为“传统民族手工艺之乡”的小镇——麦宿镇。这里保存着的藏族传统手工艺种类丰富,除了唐卡绘画,还有木雕、泥塑、彩绘、铜铸等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麦宿距离德格县城有100多公里,距离成都有900多公里,地处偏远,但诞生在这里的手工产品商业价值却不低:去年,仅镇上一家以制作铜铸产品为主的手工艺工坊销售额就达500余万元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从高原山区走向消费市场,“麦宿手造”是如何一边守护“匠心”,一边提升市场价值?6月11日,记者走进麦宿镇一探究竟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补贴扶持 19个工坊已成规模2Lq中国藏族网通

走进德格县麦宿镇的“钦乐”工坊,工匠正将金、银、黄铜、紫铜、锡、铅等按照一定比例融化制成“利玛铜”,再倒入特制的沙模内。待其成型后,再用各种工具锤击、压制,让纹路显得更清晰精致,接下来就可以抛光和打磨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“制作1个造像,从泥塑到蜡塑,再到利玛铜,最长的要花费6个月左右,做1个银币大小的吊坠也需要大概7天。”品牌创始人达瓦卓玛告诉记者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漫长的制作周期赋予了手工艺品独特的价值,但也提高了成本,为产品独立“闯市场”抬高了门槛。达瓦卓玛说,“钦乐”工坊成立于2016年,一开始只能依靠线上渠道销售,“镇上没有快递,还要背到城里去发货。”因制作周期长、发货周期长、销售渠道单一,“钦乐”工坊经营一度陷入困境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2019年,德格县投入一笔资金,对麦宿镇19户民俗手工艺传承人进行扶持。达瓦卓玛的“钦乐”工坊也名列其中。利用补助资金,达瓦卓玛在工坊旁修建起“钦乐”民宿,“有民宿带动,我们工坊的线下销售额翻了3倍。”2Lq中国藏族网通

如今,19户民俗手工艺传承人建立起19个成规模的手工艺工坊,吸纳了全镇三分之一的人口就业。“‘钦乐’的员工已经扩招到37人。”达瓦卓玛说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“几乎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个人在从事手工艺行业。”麦宿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,工坊不仅解决了当地手工艺人的就业问题,还承担着传承技艺的重任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倾力打造区域品牌2Lq中国藏族网通

经过一间土陶制作工坊门口时,州级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根呷火热看到记者,热情地用藏语打起招呼。一旁的墙上,“麦宿手造”的标识格外显眼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“麦宿手造”是2021年德格县注册的公共品牌,麦宿镇上的手工艺工坊都被纳入其中。品牌成立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在全县统购统销手工艺品,帮传承人把产品“吆喝”出山,让他们能专注于技艺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“我土生土长在这里,从父辈那里继承手艺,不懂营销,甚至不会汉语,做销售很困难。”根呷火热用藏语告诉记者,“现在好了,我每天只用干两件事,制作土陶,教徒弟制作土陶。”2Lq中国藏族网通

解决了部分销路问题,“麦宿手造”还引导工坊统一品牌标识、做好品牌形象提升,同时不断推动物流体系完善,帮助更多“麦宿手造”走出大山。如今,邮政网点覆盖德格县每一个乡镇,所有工坊都实现本地发货。2Lq中国藏族网通

“未来,我们还会以‘麦宿手造’这个品牌为统揽,组织工匠走出大山,参加各类展销活动。”德格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建敏说,“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的手工艺人没有后顾之忧,专心创作。”2Lq中国藏族网通

责任编辑:admin

标签:

琼ICP备2022009675号-32

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